筑堰、挖井、抽水……連續數十天的抗旱保苗,霍山縣下符橋鎮廟崗村終于迎來了成熟的新秋。喜看稻菽千重浪,一片片稻田燦若金輝,一方方蝦池碧波如鏡,一畦畦桑園柔條紛冉......溫拂微風如畫筆,將秋日的廟崗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百業興旺的豐收圖卷。
廟崗集村地處橫排頭樞紐工程上游,總面積12.13平方千米,擁有稻田6570畝、旱地3000余畝,轄32個村民組,901戶3700余人。該村曾是霍山縣原43個貧困村之一,于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近年來,廟崗集村依托土地、水面資源富集的優勢,以“一村一品”建設為突破口,激發村民居家創業熱情,進一步帶動水稻種植、龍蝦(羅氏沼蝦)養殖和桑蠶等產業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上了一條生態種養、農旅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特色種養 “一稻兩蝦”多增收
秋風送爽,廟崗集村霍山海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羅氏沼蝦示范基地里,幾位蝦農踩在齊腰深的蝦塘中,正在用長網合力捕蝦。隨著蝦網的不斷收攏,越來越多銀白色的沼蝦在網中歡快跳躍?!拔覀冞@里是六安地區養殖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的羅氏沼蝦特種水產示范基地!”基地負責人魏軍言語中很是自豪。
這一塊靠近水庫的230畝洼地地勢低凹常年積水,難以耕作,一直是廟崗集村干部們的一塊心病。隨著鄉村振興政策的深入推進,村支書趙東帶領村兩委四處觀摩學習,通過不斷探索,利用此地的優良水質,因地制宜引進高附加值的羅氏蝦養殖產業,進一步拓寬了當地村民的致富之路。
羅氏沼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分好、養殖周期短等優點,素有淡水蝦王之稱。
“羅氏蝦的養殖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鍋爐苗’,羅氏蝦幼苗時期需要恒定的水溫,這就需要我們人工給它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養蝦三年,魏軍已經變成了一位水產養殖“土專家”,對于前來學習的養殖戶,魏軍總是傾囊相授。
羅氏沼蝦示范基地的建立為廟崗集村的村民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每逢收蝦高峰期,每天都有40多位村民在此務工,村民翁先友也在其中?!耙郧拔覀冎荒艹鋈ゴ虼蛄愎?,養蝦基地建立以后,我們在家門口就近務工,還能順便學習養殖經驗,現在我自己也養了10畝‘一稻兩蝦’,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薄耙坏径r”共養是魏軍和村民們探索出來的養殖新模式,是在稻田先養殖小龍蝦,5月份小龍蝦收獲后,利用優質的稻田環境,繼續養殖利潤更高的羅氏沼蝦,實現一年三收,進一步增加稻田的綜合收入。
近年來,霍山縣踐行“兩山”理念,大力推動鄉村振興,越來越多的有為青年開始返鄉創業,在農村這塊廣袤土地上熱火朝天地搞起了科學種植、特色養殖。
廟崗集村現有種養殖大戶20戶,其中水稻種植大戶6戶(1500畝),養蠶大戶4戶(1000畝),水產養殖5戶(1000畝)。談起廟崗集村這些年的變化,趙東很是驕傲,“各級黨委政府對我們發展產業都大力支持,每年不但舉行各種種植、養殖技術的培訓,還經常帶著我們出去觀摩,學習先進經驗。這些年我們村涌現了一大批有知識、懂技術的新農民,現在村里不僅有養蝦的,還有養雞、養蠶、養魚的……”在趙東看來,在市場千變萬化、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家一戶農民單打獨斗已經很難適應,村兩委只有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和先鋒示范作用,才能真正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發展。
產業延伸 桑菊并茂添財源
霍山縣擁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的美譽,下符橋鎮與相鄰的與兒街、但家廟三個鄉鎮都是全縣有名的蠶桑大鎮。下符橋鎮現有優質桑園1100畝,僅廟崗集村就有950余畝。
“我們下符橋鎮素有栽桑養蠶的傳統,養蠶季節我們需要大量的桑葉,但是在蠶結繭后桑園進入空窗期,蠶戶手里大量富余的桑葉不知如何處理只能任其荒廢,現在我們就利用本地豐富的桑林資源開發桑葉茶?!?020年,廟崗集村利用閑置的小學舊址招商引資成立了飛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機器轟鳴聲中,公司負責人楊楷抓起一把剛剛殺青出爐的桑葉茶介紹著。
“《本草綱目》中稱桑葉為‘神仙草’,又有人稱之為‘長壽茶’,富含人體17種氨基酸、粗蛋白和粗脂肪,是國家衛生部確認的藥食同源植物,被國際食品衛生組織列入‘人類21世紀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桑葉茶用開水沖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鮮醇爽口,特別對于‘三高’人群是極受歡迎的保健茶?!闭勂鹱约旱纳H~茶,這位27歲的年輕人頭頭是道。
“我們新鮮桑葉收購價是0.5元一斤,大部分村民一天就能采摘300斤以上。憑此一項,一位村民每天就可以增加近200元收入。公司年生產桑葉茶30噸,荷葉茶15噸。產品大部分都是提供給下游的花茶企業做深加工,銷路不用愁?!睏羁榻B說。
今年,飛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廟崗集村流轉了60畝桑樹種植基地,每年可以為廟崗集村提供30余個工作崗位,解決養蠶戶富余桑葉約40萬斤,增加村民收入16萬元。
“把酒話桑茶”“采菊東籬下”。今年廟崗集村新種植的50畝金絲皇菊也長勢喜人。站在村里一望無垠的菊花基地邊,趙東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下個月,這片基地的菊花就可以采收了。預計畝產80-120斤干花,每斤市場價格在50至6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將增加15萬左右。通過這幾年村兩委的帶頭發展,老百姓都嘗到了科學種田、抱團發展的甜頭?!?/p>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廟崗集村整合分散耕地和閑置土地,積極引導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加入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改變農民“單兵作戰”,減少農民個體經營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村級集體經濟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F在的廟崗集已經成為全縣有名的魚米之鄉、果蔬基地和生態文明村。2012年,廟崗集村老百姓收入只在3千元左右。2021年,該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也已經突破50萬元。
農旅融合 綠色發展新格局
走進廟崗集村安徽順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火龍果種植大棚,一顆顆成熟的玫紅色果實懸掛在長滿尖刺的碧綠枝條上,讓人垂涎欲滴,前來體驗生態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這是我們2018年從臺灣引進的新品種‘軟枝大紅’,果實顏色特別鮮艷,果肉密實甜糯?;瘕埞亲钍軞g迎的熱帶水果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各種微量元素。這種低糖水果對防止血管硬化、排毒護胃、美白減肥、預防貧血都有很好的功用?!被刎撠熑松蚴匚闊崆榈厍虚_幾個艷紅的火龍果請大家品嘗。
目前,廟崗集村共有火龍果基地86畝,正常成熟掛果后,從5月到春節期間,一年可多茬采摘?;瘕埞a業給鄉村經濟帶來了發展生機,更給當地農戶帶來了致富希望。
“我們火龍果是有機農業,不施化肥,也不用農藥,但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爻闪⒅?,我們就在廟崗集村簽約幫扶了24個貧困戶,如今他們都成功脫貧了,每戶年增收8千到4萬元不等。2020年一年,我們僅發放務工村民工資就發了72萬元?!睂τ诓烧獔@的未來,沈守伍自有一番打算,“下符橋鎮正在打造瓜果小鎮,這種原產于熱帶的火龍果能在我們皖中栽培成功,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采摘體驗?!?/p>
紅紅火火豐收季,滿枝盡掛致富果。葡萄園、藍莓園剛剛進入采摘尾聲,火龍果基地又接來游客高潮;鑲金嵌玉的稻田正在搶收,村里的休閑垂釣農莊門庭若市。廟崗集村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走科技興農、產業興農、集約興農之路,也為山區農村邁向現代農業、休閑農業和高附加值農業探索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新路子。
“我們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利用好下符橋豐富的水、地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種養殖業,著力打造花果小鎮,加快形成以農民為主體、企業帶動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開發下符橋獨特的紅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綠色文化,發揮鄉村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多種功能,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老百姓年年增收,共同致富?!毕路麡蜴傛傞L蘇小雙對小鎮的未來充滿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