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霍山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增強城市建設的前瞻性、統攬性,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人口集聚力、宜居宜業宜游為總目標,促進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日趨彰顯,力求形成區域帶動輻射能力強、特色明顯的縣級市。
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設“便捷霍山”
黨的十九大以來,城市道路的變化見證著霍山縣發展的日新月異。告別“大拆大建”,追求“有機生長”,順應城市發展規律,以內涵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實施百余項市政重點工程,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不斷修復城市肌理與空間秩序,完善城市功能。緯七路、淠河西路、惠民南路互通立交、山南路、西迎駕大道、外環路、裕民路等14條道路建成通車;城區36座老舊橋梁安全檢測和淠河路、幽芳路、潛臺南路、北城河路等12條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完成;南岳西路二號與三號巷、美麗苑巷道、南潭社區迎西小區巷道等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完成……這些推進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面子”和“里子”工程,進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網體系,為城市路網“暢通主動脈、溝通微循環”打下堅實基礎,在方便百姓出行、助力城市交通的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宜居霍山”
面對以高質量、可持續為核心的城市發展新常態,霍山縣圍繞“城市功能完善、產業空間拓展、土地集約利用、居民方便宜居”的目標,積極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7個,惠及居民10000余戶,涵蓋雨污管網升級改造、小區路面硬化及部分黑色化、照明、綠化及立面改造等方方面面,結合正在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活動,努力將改造小區打造成特色鮮明、富有內涵的小區。其中水電金融小區為連片改造項目,共896戶、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整個小區呈斜坡式,巷道彎曲、狹窄,房屋及圍墻高程不一,整體布局較為凌亂。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居民需求,在天辰養老院新建陽光棚,讓老年人不論何種天氣都可進行室外活動;充分依據小區地勢、利用小區閑置土地,增建臺階式停車位,有效解決多年來的停車難問題;將小區的瀝青水泥路面與主體路面無縫銜接,方便居民出行;充分利用巷道兩邊的圍墻和戶墻,統一粉刷成黃、白兩色的真石漆,繪制“百善孝為先”“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等以儒家“孝”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墻,大大提高了小區的整體美感和品位。同時,出臺了《霍山縣老舊小區改造建后管養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老舊小區后續管養機制。
三、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多彩霍山”
以紅興城,讓城市富有“精神之魂”。依托紅色資源、豐富城市內涵,大別山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館中圖書館、科技館、城市館陸續建成開放,打造出霍山紅色地標“新網紅”;“大別山兩山學院”新建項目建設新時代黨性教育“新基地”;遍布城區公園、道路的“紅色元素”,實現“紅色風景”處處見,著力渲染紅色氛圍。以綠蔭城,讓城市富有“田園之景”。實施時令花卉栽植,加強補綠補植和綠化養護,著力打造“城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文明新城,在“做優生態、做強功能、做美空間”上取得顯著成效。以水潤城,讓城市富有“綠水之韻”。完成城區排水管網普查和城區供水管網延伸及改造、高橋灣新區供水管網、淠陽湖清源池片污水管網維修改造;建成濕地公園排水口水質檢測系統,保證濕地水質平穩;有序實施淠源東路農發行片雨污管網改造、淠源西路及潛臺路片雨污水管網建設、南潭路水毀提升,逐步疏通城市的“毛細血管”。計劃投資2億元實施城區水環境治理,建成西部迎駕生態新城污水處理廠,強化城區雨污分流及污水截流改造,實現縣城水清岸綠景美,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產城一體、宜居宜游、魅力無限的大別山多彩明珠。
未來,霍山縣將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切實做好城市建設工作,提升城市品質和顏值,助力高質量綠色霍山建設,以實干實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