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個孩子,名叫發發,那時候可調皮了!現在上海一家銀行工作,很優秀……”
2月15日,在位于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磨子潭鎮東柳河村梳妝臺組,“中國好人”獲得者、61歲的退休教師項發權,拿出了一本珍藏的相冊,如數家珍一般,為我們指認一張張笑臉、講述一段段往事,將時光拉回到了四十年前——
一諾千金,擇一事終一生
1983年,21歲的項發權第一次走上講臺?!袄蠋熀?!”講臺下,孩子們熱情嘹亮的嗓音、真摯可愛的笑臉讓項發權忘了緊張和忐忑。在孩子們清澈明亮的眼神里,他看到了對知識的渴望,也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這一刻,他在心里暗暗做出承諾:要用一生來守護這些孩子,守護這座大山!如今,這一守,便是40年!
“這是最初的教學樓,那時還是土房子,一到下雨天屋頂就漏?!睆恼掌锌?,大山里的工作和生活異常艱苦,那個時候的金巖小學有120名學生、6名教師。不通電,不通車。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十天半月出不去,沒辦法買到新鮮蔬菜,老師和孩子們只能以蒸芋頭烤土豆充饑。時間一長,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調離大山,項發權也曾經羨慕過、猶豫過、彷徨過。但想一想這些孩子,他還是選擇了留守。
1988年,金巖村缺一名文書,鎮村領導“看上”了項發權,在當時,這樣的好機會非常難得,但正值新學期開學,面對孩子們熱切期盼的眼神,他還是拒絕了鎮村干部的好意。后來多次有這樣的機會,也都被他婉拒,最令他感動的是,學生們得知此事后,聯名給鎮村干部寫信挽留。山路崎嶇不平,孩子們從家到學校翻山越嶺步行十多里,雖然條件簡陋、交通閉塞,但山里的孩子堅持學習的勇氣和對未來的向往,深深打動了項發權。他暗暗發誓,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決不改行!
“我不能讓大山深處教學點的孩子沒有學上??!”靠著執著的信念,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不少孩子跟著父母去鎮上或者縣城讀書,金巖小學學生數逐年減少。直到他退休前的兩年里,整個教學點只剩下了2個孩子?!澳呐轮挥幸粋€孩子,我也要堅守在這里,在他們的心里播下希望的種子?!表棸l權笑著說。
托起希望,殷殷情系孩童
一個個同事的調離,項發權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既是老師,又是校長;既是班主任,又是保育員;既是廚師,又是保安……
那些年,早上還沒到七點,他就騎著摩托車從家里出發,路上再帶兩個學生,到學校后燒水、打掃衛生。上午的課程一結束,他便挽起袖子到廚房給學生準備午飯。山里條件差,擔心孩子們營養不良,還得想方設法給學生們改善伙食,周末時間騎車去幾十里外的鎮上買蔬菜和糧油。很多孩子年紀小,自理能力差,打翻飯菜是常有的事,喂飯、系鞋帶、照料學生安全……
“那個時候,每天就像一只旋轉的陀螺,反正也不知道累。只有一個念頭,一定不能虧了孩子、不能誤了孩子!”項發權回憶說。只有晚上夜深人靜時,他才能徹底歇息下來,即使這時候,他還得認真準備第二天的課程。
有個小男孩玩耍時不慎摔成骨折,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為了不耽誤孩子學業,整個學期都是項老師背著接送上下學。學生杜鈺軒的家離學校很遠,祖父母年老體弱沒辦法接送,項老師便每天繞道接送,五年里風雨無阻直到孩子畢業……這么多年,項發權已經記不清具體接送過多少個孩子。
“我就是山里長大的孩子,我知道他們不容易,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作為他們的老師,我理所當然要投入更大的心血?!背司脑O計每一堂課,盡最大努力豐富教學活動,他還利用課余時間去家訪,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心里疏導,幫助孩子們與在外務工的父母建立聯系,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
時光不老,永遠心懷熱望
季節來來往往,時光跌跌撞撞。項發權用自己40年的心血澆灌著大山深處一顆顆稚嫩的幼苗,又滿懷自豪地看著一批又一批山里娃在他的呵護下飛向了更廣闊天地。在學生眼中,他既是老師,也是親人。
2022年7月,項發權到了退休年齡,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堅守39年的講臺。
走下講臺的項老師,對于山區孩子依舊是一片赤誠的愛,經常義務幫助留守兒童輔導作業。他深知,留守兒童多是爺爺奶奶帶,無法輔導孩子學習。為此,住得近的,他就讓他們隨時上家里來輔導;離得遠的,他就騎車上門輔導。
項發權的兒子項尚在縣城做生意,2007年買了房,一直想讓老兩口去縣城享享清福,但項發權始終放心不下山里的孩子?!斑@好不容易退休了,他還是不愿離開老家去縣城,心里依然牽掛著那些孩子?!闭勂鸶赣H,項尚很是欽佩。
項老師為人正直,在群眾中威信很高。退休后,鄰里間要是有個矛盾糾紛,都愿意請他幫忙調解,他也始終堅持為村里做些正能量的工作,鄉親們說起他來都贊不絕口。
“孩子們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雖然“光榮退休”的牌子掛在墻上,但“退而不休”的他依然守著當初的承諾,繼續扎根大山,發揮著余熱,播種著希望。2020年,他光榮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